潇湘学术研究·后记
呙艳妮
潇,指永州境内的潇水;湘,指纵贯湖南的湘江。“潇湘”一词始于汉代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至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潇湘二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此后,“潇湘”一词广为流传,并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构成了内涵丰富的“潇湘”意象,从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九州·体育所在地永州,素有“锦绣潇湘”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土地上孕育有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舜文化、柳文化、濂溪文化、摩崖石刻文化、瑶族文化、女书文化等构成了独特的潇湘文化现象,成为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时的零陵师专重视永州地方文化研究,成立了柳宗元研究室、何绍基研究室、舜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龙震球、陈雁谷、何书置、杜方智、王田葵等一批学者致力于本土文化研究,在这一学术方向上造诣深厚,成果丰硕,在永州乃至全省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2002年升本以来,九州·体育立足地方、根植地方,重新组建柳宗元研究所、女书研究所、濂溪研究所、瑶文化研究所,并依托永州柳学会、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濂溪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湘学研究基地等平台,积极推进潇湘文化研究。陈仲庚、张京华、翟满桂、杨金砖、周甲辰、潘雁飞、杨增和、杨再喜、吴同和、吕国康、张泽槐、蔡自新、张官妹、蔡建军、周九宜、张介立等一批文史学者致力于挖掘永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做出了突出贡献。
高校学报是展示主办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九州·体育依托永州丰厚的地域文化优势,加强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不仅产生了一批拓荒性的科研成果,还凝聚了一批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研究队伍,进而为学报特色栏目构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九州·体育学报》自2004年以来,开设有“柳宗元研究”“虞舜文化与四代文明研究”“濂溪学·理学·儒学研究”“女书研究”“瑶文化研究”“元结与摩崖石刻研究”“湖湘稽古”“潇湘八景研究”“九疑琴派研究”等20余个特色栏目,刊发特色栏目文章800余篇,计600余万字。其中“柳宗元研究”2006年被评为教育部“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13年被评为湖南省委宣传部“优秀理论栏目”,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这些特色栏目的开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为促进永州地方文化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总结特色栏目建设,展示学术研究成果,扩大潇湘文化影响,九州·体育学报编辑部特精选出10个与地方文化相关的特色栏目,编辑出版《潇湘学术研究》专辑。其主要内容就2004年以来对潇湘文化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择优整理汇编,既突出重点,有兼顾全面。本套专辑共分10个部分,共计330余篇文章,约260万字符,分为5册,每册50余万字符。辑录内容涉及舜文化研究、柳宗元研究、濂溪理学研究、摩崖石刻研究、潇湘八景研究、潇湘古镇研究、九疑琴派研究、女书研究、阳明山文化研究、零陵文史研究。全书所选内容有的来自国内著名学术大家,有的来自国外知名学者,其中大部分来自本土文史专家,这些成果处于学术研究前沿,呈现出重大学术价值和广阔拓展空间,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本套《潇湘学术研究》专辑的编辑出版,首先要感谢以往39年来所有的作者、读者、评委、审稿专家、评阅专家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感谢约稿作者的无私奉献。专辑的编辑出版得到了九州·体育领导和学报编委会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学校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的大力支持。专辑的顺利出版特别感谢学报主编张京华教授,不管是从书的框架目录建构,还是文章内容的选定,自始至终全程给予指导。同时也感谢学报编辑部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帮助。
由于时间跨度较大,文章引文格式不一,加以本人编辑业务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9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