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便是修行 ——“潇湘儒家历史文化考察”所感

2019年03月06日 08:31  国学院      收藏

(一)濂溪泉源

迎着晨风早早的起了床,简单收拾过后,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老师、师兄、师姐去探寻永州那些“神秘”的地方。这一刻,一段永州的考察旅程扬起风帆,举步行走的不仅仅是双脚……

此次考察得以和深圳大学联合,共同考察永州的宋明儒家思想以及摩崖石刻遗迹,由此乃得与景海峰教授、王立新教授、王兴国教授、黎业明教授、问永宁教授同行,实学生之幸也。未见诸位先生之时,心中实感畏惧,料想诸位先生皆为学术大家,且又从繁华之地而来,想必难以接触。又想学生学无所以,浅薄寡陋,闻先生一行已至,倍感开心之余,心中着实忐忑不已。见过诸位先生一行之后,心中疑虑渐消,遂从零陵赶往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故乡——道县。途中,先生一行全无“架子”,言谈举止实为温和慈爱。

王立新教授笑称自己是“大内总说”,在他诙谐的介绍方式下逐一认识了各位先生。虽张京华老师笑言王立新教授是“烟不离手,学问自有”之人,但短短十几分钟,便觉得他体贴入微,每与学生交流,常仔细倾听,弯腰笑颜以对。而他谈及文化治学之道,常风趣而简易明了,车上时而传来阵阵笑声。在欢快的氛围中我们一同赶往道县,考察永州的宋明儒家思想以及摩崖石刻遗迹。

常听同学王志芳提起何家壬老先生,张京华老师亦常言老先生是活脱脱的“道州通”,谈及老先生的“何题字”更是难掩喜爱之情。见到何老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开心,虽然他近九十岁却很精神,满怀笑容的同我们打招呼,交流言谈中尽显其谦虚儒雅之态。“何老先生七岁习书,几十年如一日,深受何绍基书法艺术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浑厚自然的独特风格。”旁边一句不经意的话让我们心中暗自感叹其“学”之笃定,耄耋之年而学以修身者少矣。常言到“字如其人”。何老为远道而来的先生一行现场挥墨题字,一连写出数十幅,其字苍逸笔锋秀逸溢然于纸,诸位先生莫不感叹。何老一视同仁,随行学生亦有幸得老先生墨宝,虽只“宁静致远”四字,于我而言却如获珍宝。

与先生一行在道县主要考察了周敦颐博物馆、濂溪故里、圣脉、月岩石刻。在考察新建的周敦颐博物馆中,老师与诸位先生一行对有些陈列和解说提出异议。如王闿运的联语“吾道南来”、“大江东去”,本是身处江浙而言,现在却题写在周敦颐像旁,实为宾主错位。黄焯字子昭,号龙津,为福建延平人,榜书署款“后学延平黄焯书”,解说词却误为“后学延平东洲书”等。

谈及留宿过的小坪村,心中着实难忘“千年古樟树农家客栈”。对客栈印象最深的要数门前溪水旁的那颗千年古樟树,历经千年而未见其衰,远离世俗凡尘,静看千年来的世事变化。沧海桑田,四季轮回的“行走”也没有改变它的姿态,远水青山便是它最好的陪伴。它不言不语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学问,一种精神。在一天奔波之后,师生围坐树下,沏一壶茶,闲谈之余收获一种久违的宁静。王立新教授欣然感叹:“此情此景,若非‘天人合一’而不可得矣!”虽心中学文不多,不甚解其大意,但于此景听来,心中忽觉畅然而自怡。似以此千年古樟为桥,向古往圣贤又更近了一步。

于永州的山水之间寻觅古往圣贤的遗迹,虽学文不深而难得领会其中之精妙,但贵在其身临其境,且张京华老师与深圳大学的五位老师皆是学问闻达于现世且钟情于治学的学者,与我而言参与其中,仍有一番体会在心田。

(二)月岩高歌

与诸位先生一行踏着阳光与晨露走向“月岩”。一路远山的朦胧,扑鼻而来的青草的香气,稻田边振翅而飞的白鹭,过溪水时不经意沾湿的鞋边,拾级而上时流下的汗珠,都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让人觉得千百年前的这里,定是更加的美妙。

张京华老师常言:“游而不知其人文者,枉矣。”以前对此句理解不深,然而此次考察,渐渐的明白了其中道理,同时也深感自然景观之上乘当为其人文价值,自然之景色过眼即忘而人文却耐人寻味和考究。

月岩又名太极岩,有“自东望之如月上弦,自西望之如月下弦,就中望之如月之望”的奇观。它位于道县清塘镇月岩村西,地质上是一个巨大的天坑,天坑大而圆,东西两面又各有一个圆洞。此则自然天成之景色。而谈及人文,则旧有周子读书亭,传为周子悟道处。其中题榜有“广寒深处”、“清虚洞”、“风月长新”、“如月之中”、“浑然太极”、“豁然贯通”、“道在其中”、“理学渊源”、“参悟道真”、“悟道先迹”、“乾坤别境”、“浑涵造化”、“上弦月”、“下弦月”、“望月”、“月岩”等。题记亦有南宋淳熙六年(己亥)赵汝谊、赵抃、章颖祷雨石刻,明代正德九年(甲戌)王阳明弟子时任南京驾部员外郎徐爱《游月岩》诗刻等。至月岩,除了观其天然景观之外,能了解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实则一大收获。

王立新教授对周子颇有研究,曾在湖南省举办的大型电视文化活动“品读潇湘濂溪一脉”现场开讲《理学开山周敦颐》,反响甚好。此次他再到月岩,见“理学渊源”、“参悟道真”、“悟道先迹”等榜书,又有诸多好友、学生相伴,不禁引吭高歌,以表情怀。其声悠悠扬扬,起伏涤荡,自西而东,由上而下,飘然回荡,绵延不绝。仿若得道老者自高山踏歌而来,吟唱古往今来,世事变迁,人情冷暖。张京华老师笑称:“此乃月岩开唱第一人也!”一曲罢了,再看这月岩,倒是多了几份韵味。料想千百年前圣人至此,定当洗盏更酌,吟诗作对,兴尽之余,题而记之。

再看一眼深深镌刻在石头上的字,伸手触摸,乃能感受到圣贤的笔锋,笔锋里的情绪,情绪里的思想。时间的流走亦是一种“行走”,沉淀至今可贵的是一种思想。

(三)拙岩泛舟

虽水陆均可至拙岩,但陆路不及水路来得酣畅。于潇水之上缓行,两岸山水相映,水波四开,翠竹蔓延,水鸟栖息,或端坐船头,或倚窗远眺,或细细倾听,或低眉静思,怡然自得情趣。沿潇水而下,途经蘋洲书院,约一小时到拙岩。

第一次到拙岩,心中只觉其虽小犹大。拙岩是由明清两代乡贤开辟的,其文学性最为突出,在永州摩崖石刻景群中独树一帜,张京华老师谓其“文学之岩”。拙岩位于零陵猴滩沈家,面临湘江,沉隐于天地间,与世久违。明正德七年(1512),徵士沈良臣(字尧夫,号西庄),携家仆漫步于猴滩江畔,见有群石昂露于下,且中有一窟隐隐空通,遂命僮仆匍匐而入,除草伐木,扫涤布席,命其窟为“拙岩”。沈良臣著有《拙岩集》,拙岩有其诗刻、词刻十余首。且沈良臣之弟沈良佐(字尧卿)为弘治初举人,正德三年进士,官至广西左参政,与王阳明为同僚。他老来归栖拙岩,以诗文为伴,拙岩亦有其诗刻。

今年1月17日,老师与读书会师兄师姐们考察拙岩,并首次制作拓本33幅,撰文立项,最早将拙岩带入学术研究领域。

在道县乐福堂乡中郎岩,亦有明清石刻。于岩中得以滴水成池的奇观,池虽小但水至清,问永宁教授大喜而谓之为“上池子水。”遂低身双手捧水一饮而尽,且畅然而言“得一上池子水,吾身净也!”而今至拙岩,景海峰教授亦得张九龄、周崇傅“忘机处”榜书一幅。此榜书出于一处水边石崖上,而过往之路小且窄,仅能一人通过,人能站立之处为一倾斜石板,可容四五人屈身。于学术之人而言,心中所求之物,无畏其偏僻艰险,定毅然前往之。在制作拓片之时,景海峰教授躬身上阵,拍墨之时轻重得益,神情严肃认真至极,见字方显于纸,乃眉头舒展。炎炎烈日,注视着拓片,虽大汗淋漓,却只默默点头含笑不语。

返程之时,在八一农场吃中餐,至蘋洲书院饮茶,张京华老师与诸位先生畅谈于室,学生乘凉院外,王兴国教授亲自冲泡普洱,遂觉暑意顿消。

 

(四)情系九龙

九龙岩石刻在东安县芦洪市镇东,有北宋至清代石刻40余方,其中有周敦颐、胡安国父子的珍贵题记,及宋代名将陶弼的诗刻。

王立新教授专研胡氏,为海内第一。初见胡安国父子题记,便鞠躬点烟以示尊崇之意。王立新教授大叹“此乃一圣三贤也!”遂亲登援梯,手触岩壁逐字逐句诵读:“武夷胡寅、宁、宏,侍家府自邵之舂陵过此,门人江陵吴郛、湘潭黎明从,绍兴元年十二月初六日。”读罢,反复用手扫去壁上枝蔓尘土,欣喜崇敬之意溢于言表。此题记出胡寅之手,诸位先生均赞其行文端庄隽秀之极。张京华老师直言:“其石壁平坦,字迹如新,实为九龙岩石刻保存最佳之作。”

考察期间,王兴国和黎业明两位教授见石刻于高壁,便徒手攀登,一探究竟,弄明原由,喜上眉梢之余便同老师们忘我讨论。张京华老师笑称“这些专家教授来到永州都变猴子、岩羊了,攀岩走壁,无所不能。”众人在玩笑之余,又深深的感受到诸位先生不拘小节致力于学的精神以及对学术由衷的热爱。

岩洞门口几头吃草的老黄牛也时不时停下吃草的嘴,抬头看看这些“疯狂”的角色,几个放牛娃也看着在洞内敲敲打打,上上下下的“老人家”出了奇,眼神里尽是不理解。

当你专心做一件事情时,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当太阳升得老高,转眼便到了午餐时间。午餐,我们在芦洪市镇品尝本地特色菜肴东安鸡。随后考察唐生智故居,至零陵机场就近考察李达故居,转而登机回深圳。

张京华老师常言“动则生道”,起初不甚其解,后渐有所悟,虽不能称大彻大悟,但心中有所触动。虽时间很短,但却未停其脚步,一直在永州先贤的思想遗迹及摩崖石刻里行走。诸位先生自深圳一路而来,于永州之地寻觅先贤足迹,实为区域之动矣;学生有幸得与先生同行,思想见解亦得以“动”也;虽其石刻静立于壁蔚然不动,但却也是从千百年走来,实亦可称之为“动”也。于旅行,唯行走方可至远方,亦可见奇观闻轶事。于学问当亦如此,徜徉理论,付诸实践而能从中有所悟,亦不枉矣!悟道有深浅,师之悟在大,学生见解实为浅陋之说,所悟当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九龙岩考察为诸位先生考察的最后一天,行程匆忙之余又深感受益匪浅。

总归此次考察意义何在?于我而言,是行走,也是修行。

 

分享到: 更多
版 权 所 有© 湖 南 科 技 学 院 国 学 院
地址:中国·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邮编:425199 电话:0746-638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