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是宋代伟大哲学家、思想家周敦颐的家乡,世称“濂溪故里”。在零陵朝阳岩、澹山岩、东安九龙岩、道县含晖岩留有周敦颐的多处亲笔题记,道县楼田村有重建的周敦颐故居和濂溪书院,月岩有以《太极图说》为主题的历代摩崖石刻,而江永上甘棠和零陵周家大院则是濂溪后裔世代聚居之地。此外,零陵和东安还有参与开创湖湘学派的张浚、张栻父子,胡安国、胡寅、胡宏父子的遗迹。今年是永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第三年,正值周敦颐诞辰1001周年纪念,我们特编制出“永州濂溪故里旅游攻略”,以飨读者。
第1站:国学院·濂溪书院 夏翠兰
这里要说的“濂溪书院”位于九州·体育国学院内。从校门进入,往左稍稍前行,可看到一座二层灰砖的特色小楼安静地掩映在绿树丛中,它便是国学院的集贤楼。置身楼内,南面有青青的草地和高大的桂花树,北面有假山、石桌、石凳和小树林,环境清幽宜人。国学院一楼设有周敦颐博物馆,又称濂溪书院。驻足门外,门头匾额上刻有韩国训蒙斋柳昇勳老先生的“濂溪书院”榜书。推门而入,迎面墙壁上悬挂着木刻的出自清代邓显鹤《濂溪集》中的濂溪先生立像。立像两边是十二块展板,文字部分介绍了濂溪先生的生平、地位和影响,另有三块展板为濂溪先生行迹表、濂溪理学与湖湘文化脉系表和出处最早的宋版《濂溪集》中的太极图。在立像对面,悬挂着濂溪先生手书真迹,包括澹山岩题刻、朝阳岩题刻、九龙岩题刻在内的古旧拓本,以及明代贾瑜楷书《太极图说》、日本任大卷行书《爱莲说》和月岩摩崖石刻拓本。
室内正中央摆放着两个古色古香的展柜,其中一个陈列着张伯行编《周濂溪集》、邓显鹤编《周子全书》等古代刻本,另一个则陈列着当代学者梁绍辉、王立新、杨柱才、周建刚、陈克明等学者的研究著作。展柜两端,摆放着两方征集来的有关濂溪先生的石刻,其一是清人歌咏濂溪的律诗,其二是谈论《太极图说》的短文。 有别于其他的仿古书院建筑,国学院濂溪书院是一个集文物、文献与教学研究于一体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亲眼目睹珍贵的古籍善本,又能瞻仰濂溪先生的亲笔书法,同时还能现场观摩石刻传拓的制作过程,甚至可以在老师指导下亲身体验和制作拓本。
第2站:零陵朝阳岩 周建刚
永州古称零陵,朝阳岩又名“西岩”,位于城外约二华里的潇水西岸。唐代宗永泰二年(766),道州刺史诗人元结路过零陵,在此泊舟游览,因岩洞位于潇水西岸,面朝东方,遂命名为“朝阳”,并创作了《朝阳岩铭》和《朝阳岩下歌》。由此“朝阳岩”遂成为永州名胜,历代文人迁客或寓居零陵,或路经潇水,均会乘兴来游,并留下佳篇杰作。 朝阳岩是“永州八景”之一,自元结发现并命名以后,历代文人题咏不绝,并在朝阳岩上兴建了诸如西亭、听泉亭、澄虚亭、青莲亭、篆石亭、元刺史祠、寓贤祠等建筑,目前大都已经毁弃,仅存寓贤祠、听泉亭等,供人们发思古之幽情。
朝阳岩下为朝阳洞,岩、洞有石径相连,名为“逍遥径”。在朝阳岩和朝阳洞的石壁上,有大量的摩崖石刻, 时间最早的是唐代,下至宋、元、明、清、民国,数量总计为150余幅。在这些石刻中间,有唐大历十三年张舟《题朝阳岩伤故元中丞》诗刻、北宋治平三年周敦颐游朝阳岩题记、北宋崇宁三年黄庭坚游朝阳岩题记,可谓朝阳岩摩崖石刻的“三宝”。这些摩崖石刻内容丰富,书法精美,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特有的精神世界,这些唐宋文人的诗文作品可以补充文献材料的不足,堪称“石头上的文学史”。 治平二年周敦颐任永州通判,治平三年初到任,治平四年在任,至熙寜元年擢授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离任。周敦颐题记写道:“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尚书职方郎中程浚治之,尚书虞部郎中、知军州事鞠拯道济,尚书比部员外郎、通判军州事周惇颐茂叔,治平三年十二月十二日同游永州朝阳洞。”朝阳岩这通石刻是周敦颐存世的摩崖石刻中字体最佳、字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通,因而特别珍贵。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朝阳岩俯临潇水,东迎旭日,绝壑幽岩,气象万千。高峻的岩石之上,镌刻着历代文人的隐衷心曲,冷寂的岩石,仿佛也沐浴在人文世界的光辉中,成为潇湘水路上的精神丰碑。
第3站:零陵张栻故居 欧阳平彪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名相张浚之子,名儒胡宏的弟子。南宋著名学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或“东南三先生”。 张浚先后三次贬谪永州,张栻也随父三次移居永州。第一次贬谪永州是绍兴七年(1137),张栻六岁。第二次是绍兴二十年(1150),张栻十八岁。第三次是绍兴二十六年(1156),张栻二十四岁。 后随父谪居长沙,在城南妙高峰建城南书院。乾道初年,重修岳麓书院,掌教授徒,从学者达数千人,奠定了湖湘学派的规模,成为一代学宗。乾道三年(1167),张栻与朱熹相聚长沙,举行了著名的“朱张会讲”,一时盛况空前,成为千古佳话。黄宗羲称,“湖南一派,在当时为最盛”。
张浚、张栻父子在零陵曾建三省堂居住。张浚《三省堂记》:“谪居零陵,既至,寓止客馆,作堂于地之东隅,仅庇风雨,庶几燕息,取曾子三省之义以名之。” 故居今在零陵区文星街,现为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明天启年间张浚、张栻后裔重修,砖木结构,有前厅、天井、后厅。门前右侧有一口水井,名“紫岩井”。井为圆形,用青石砌筑成八边形井栏,上刻“紫岩仙井,天启六年”。
张浚号紫岩,谪居零陵,仍忧国耿耿,不替昕夕。在零陵作《墨铭》:“存身于昏昏,而天下之理因以昭昭。斯为潇湘之宝,予将与之归老。”又作《逍遥杖铭》:“用则行,舍则藏,惟我与尔。危不持,颠不扶,则焉用彼?” 张栻曾撰《通书后跋》和《道州重建先生祠记》、《广东宪司先生祠记》,推崇周敦颐的思想学说。
(图文编辑:邱玲,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