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过化零陵得名
(一)“零陵”得名最早
永州古称零陵郡。
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州、郡交替。如用单字,则称某州,用复合词,则称某某郡。《旧唐书·地理志》载:永州,隋零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永州。天宝元年,改为零陵郡。乾元元年,复为永州。
自唐以后,永州或称永州,或称零陵,一地二名,除了境内疆域沿革会有变化之外,完全通用。
但就历史上看,永州、零陵的得名时间不同,得名的缘由也不同。
(二)“零陵”是舜帝陵的专名
“陵”本为陵墓之义,“零陵”则是舜帝陵墓的专名。宋人罗泌编纂的《路史》是记载、研究上古史的重要文献,罗泌提出,地名中凡以“陵”命名的,都是先代帝王的陵墓。
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疑山。因山为陵,名曰零陵。《史记》记载最为明确,《五帝本纪》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尚书·舜典》又载:“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孔安国传:“方,道也。舜即位五十年,升道南方巡守,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
《大戴礼记·五帝德》:“舜之少也,恶悴劳苦,二十以孝闻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十乃死,葬于苍梧之野。”
《白虎通义》卷五记载:“舜葬苍梧、禹葬会稽?于时尚质,故死则止葬,不重烦扰也。”
《礼记·祭法》记载:“以死勤事,则祀之。……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冥勤其官而水死……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礼记·檀弓上》也记载:“舜葬于苍梧之野。”郑玄注:“舜征有苗而死,因葬焉。《书》说舜曰‘陟方乃死’。苍梧于周南越之地,今为郡。”
此外,《山海经》也明载舜帝葬于苍梧。《海内经》说:“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其事又见《海内南经》与《大荒南经》。《山海经》其书多存上古佚史,犹可注意。
《说文·山部》说:“九嶷山,舜所葬,在零陵营道,从山,疑声。”
《淮南子·修务训》载:“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高诱注:“三苗之国,在彭蠡。舜时不服,故往征之。《书》曰‘舜陟方乃死’,时舜死苍梧,葬于九疑之山,在苍梧冯乘县东北,零陵之南千里也。”
《吕氏春秋》载:“舜葬于纪市。”高诱注:“传曰‘舜葬苍梧九疑之山’,此云‘于纪市’,九疑山下亦有纪邑。”
(三)舜帝陵在九疑山
苍梧是群山之名,即南岭,但苍梧又有狭义,专指九疑山,所以苍梧就是九疑山,九疑山就是零陵,亦即舜帝陵墓。可知作为陵墓的名称,零陵的最初位置,在九疑山附近。
清嘉庆吴玉山重编《九疑山志》卷一《山水》载:“九疑山:在县南六十里。《汉书》作嶷山,亦曰苍梧山。《汉志》注:九疑在营道南。梁任昉云:九疑山隔湘江,跨苍梧野,连营道县界。”原注:“按营道即今道州,六朝时并冷道入营道,属永州。”又载:“文颖曰:九疑山半在苍梧,半在零陵。朱子云:九疑山在苍梧、零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