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于金石——我们在国学院等你

2018年06月30日 19:45  国学院      收藏

石刻与拓片——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特藏    

目前已知,先秦石刻文字,商代的《商代戈簋》、《妇好墓石牛刻字》,东周《河光石铭》,等等,都是现存早期石刻的代表。刻石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因此,石刻的起源不能找到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但可以找到一段时期作为刻石源头的时间,一般而言,将商周时期作为石刻起源。至于战国时,秦国的《石鼓文》则是较为成熟的了,此石刻古朴厚重,遒劲有力,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石刻是一种重要的文献形式,文字的重要载体,记录了文字的变迁和历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石刻的广泛存在和自身的独特性、优异性,使得其价值不低于简帛文献与纸质文献。 

“拓片”,简单来说,就是将石刻上的文字用相关的纸、墨及技术拓印下来的纸片。  自宋代金石学一门学问发扬光大后,持续自明清、民国,金石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石刻本身具有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化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等等。因此拓片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国家图书馆曾出版《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100册。  

“金石学”——宋代以来最前沿的学问   

对于石刻与拓片的研究,衍生出金石之学。金石学是宋代以来的一大显学,是古代学者莫不推尊的一门高深雅致之学。  

“金石”二字,最早见于《墨子》:“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金石”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指古铜器和石刻,王国维将金石、甲骨、竹木三者加以区分。  历代金石学著作甚丰,譬如:  欧阳修《集古录》,中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共十卷。  赵明诚《金石录》,共三十卷。先由宋代赵明诚撰写大部分,其余部分由其妻李清照完成,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  王昶《金石萃编》,一共一百六十卷。以著录历代碑刻为主。  叶昌炽《语石》,十卷。这是一部笔记体的石刻通论性专著,中国第一部通论古代石刻文字的专著。     

“摩崖”——石刻生在这里,湖湘数量最多    

湖南永州一带,水石相生。历来无数文人雅客、迁谪官吏、乡绅乡贤,总要刻石,由于历史的积淀以及保存较为完整,所以石刻甚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永州的摩崖石刻分布较广,数量出众,具有较早的历史,尤其以唐代以来的摩崖最为丰富。目前,关于摩崖石刻,永州就有朝阳岩、淡岩、阳华岩、玉琯岩、月岩、浯溪碑林、月陂亭七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更多了。  以朝阳岩为例,东临潇水的朝阳岩,岩洞幽深,崖石奇绝,朝阳旭日是“永州八景”之一。自唐代元结开辟以来,历代都有人在此刻石,迄今存石刻一百五十多处,璀璨金石,蔚为壮观。柳宗元、黄庭坚、何绍基等都在此留下大量墨宝,石刻星罗棋布,其内容形制之多、之奇、之怪,国内外均属罕见。  因着天时地利人和,国学院开了碑拓课,让我们能近距离接触、学习、理解到石刻文化,从书本到动手操作,其感觉是不一样的。相较于其他院系,课程新颖、教学灵活变通,田野考察和理论学习有趣结合,寓教于乐,科研与教学紧密相关,层层相因,成果丰硕,是为国学院的一大特色。  

“传拓”——制作拓片的技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拓”是用纸、墨和传拓工具从金石器物上棰印其文字和图画的技法。通过传拓技术所得到的墨本叫拓本,又称拓片。学习碑拓石刻发展史,动手制作拓片,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存的课程。 

制作流程如下:  1、对石碑进行考察(包括周围环境与天气)。  2、工具的准备:纸质、墨汁、拓包、拓板的选择最为关键;药水的准备(摩崖需要白芨,洛阳裴建平先生创造清水扫纸上石法,不提倡使用白芨药水);各种刷子(砸刷、棕刷、上药水软刷);裁纸工具(小刀、卷尺、铅笔);其他工具(如行李袋、药水桶)。如果遇到刻石较高,要准备梯子。  3、具体制作流程:测量石刻;清洁石碑;裁纸(如果采用清水上石法,去之前就应该用水将纸浸润);上药水(注意均匀)、上纸(注意力度)、上墨(力度与均匀);揭纸(缓慢有序);清扫现场。  4、制作完拓片要记得好好保存哦,放在阴凉干燥处。这可是大家自己的成果呢!骄傲!  学习完理论知识就会着手于自己动手制作拓片了,很兴奋吧?自己动手做啊,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呢!  

欢迎大家选择国学院!在这里学习,相信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我们在这里等你哦!

文字编辑:朱梦雅  图文编辑:黄秀涛  摄影:周平尚

分享到: 更多
版 权 所 有© 湖 南 科 技 学 院 国 学 院
地址:中国·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邮编:425199 电话:0746-638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