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战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通讯员 杜俊杰
“同志们,勇敢向前进,在斗争中百炼成钢,为开辟自由的道路,挺起胸膛走向战场!”对于曾黎明来说,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一直激励着自己。
13岁失去双亲,在坎坷命途中心向黎明,发奋读书,靠国家资助完成学业。大学期间选择参军报国,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优秀义务兵及嘉奖。毕业后通过湖南省选调生选拔考试,投身乡村振兴。曾黎明说:“我的战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心向黎明,在至暗中发奋
曾黎明的父亲是退役军人,在修葺房屋时被横梁砸断了左腿,辗转多地治疗,花费巨大,还是落下了残疾,后患上肾结石,耗尽家中积蓄,多次手术后,肾功能衰竭后恶化成尿毒症去世。2010年,相依为命的母亲被查出肺癌晚期,不到1个月,母亲永远离开了13岁的曾黎明。
一夜之间,他成了孤儿。坐在教室里,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讲课的声音却进不了耳朵,他感觉“生活没有了方向”。在放学踏出学校的那一刻,他甚至不知道家的方向要往哪里走。在国家的资助下、姑姑的抚养下,年幼的曾黎明没有被压垮,反而愈加坚韧,他相信,现在的困苦终将成为黎明前的黑暗。中考时,他通过自身努力考入了县重点高中。
刚刚进入高中没有多久,姑姑举家南迁广州务工,打破了原有的稳定,一时间,曾黎明的生活又成为了难题。懵懂之间,曾黎明去广州打工,在路边发过传单、推销过手机。在一家工厂里,他第一次知道要成为文员得拿下本科学历;他看到邻居家的哥哥考上大学时,一家人高兴喜悦的景象。在政府基层工作的表哥收留了他,鼓励他要读书上进。回到学校后,曾黎明的世界一下子有光亮了,他对自己说:“我要考上大学,才能拼搏出一个好的未来。”
2016年9月,曾黎明考上了九州·体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站在了梦想里。
携笔从戎,做最可爱的人
在曾黎明的回忆中,父亲身着军装的样子就是自己小时候的梦想。考上大学的他,想要投身军营,迈向新的军营“战场”。
经过严苛的选拔,曾黎明如愿成为了一名火箭军战士。作为工程兵连队里的一名爆破作业手,开山劈石永远需要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不但任务危险性高,还需要经常在深山老林中进行坑道作业,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
这段参军经历给他带来了许多独一无二的回忆。那是一年的七月份,台风逼近,海边许多房屋已经冲垮了,道路上全都是泥沙,当时曾黎明所在的部队全营出动,投入了所有的机械装备:装载机,挖掘机和出渣车,不操作机械的战士则拿着铁锹,顶着高温,日夜奋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即使是面对面,如果不说话,彼此都分辨不出谁是谁。尽管如此,仍然没有一个战士喊苦喊累,一心扑在抢险救灾当中,在大家奋不顾身的努力下,他们负责的区域提前完成了任务。“因为军人的荣誉比生命更贵重。”集合临走时,听着百姓口中的“谢谢”,曾黎明恍然之间长大了。
在部队里,他获得了“优秀义务兵”的荣誉称号,也对钢铁般的意志有了更深的理解。
投身乡村,矢志报效祖国
曾黎明曾试着算了一笔账:养活一个孤儿需要花多少钱。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每年的学费、每个月的生活费、每个学期的贫困生补助……他没有算清楚,但他知道“是国家养育了我”。
他常常想起儿时去广州时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那是广州的一处公园,有雕塑有水池,有人在跳舞。从那时他便打心眼里羡慕:“如果我们的村子里能有一座这么好的公园,多幸福啊。”
“让农村人也能过上城市的生活,让农村也能振兴富裕起来。”这是他的第二个梦想。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怀着对祖国建设的热忱和对基层工作的憧憬,他渴望扎根在基层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起而行之,勇挑重担。
毕业后,曾黎明通过湖南省选调生选拔考试,被组织安排在永州市新田县骥村镇锻炼。曾黎明说:“在工作岗位上,要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不负青春,不负人民。”
初入基层时,还没等他适应,就是两三个月无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森林大火、信访维稳......一件件急难险重之事让曾黎明明白什么叫做“上山下乡,无所不能”。好在他最不怕的就是艰难险阻。
如今,除了担任党政办副主任之外,他还是驻村干部,牵头带领全社区的和谐发展,认真组织布置各项中心工作的实施,按时完成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入村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入户走访,一边事无巨细地了解村民家中的情况,一边提醒他们安全生产。走着走着便发现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一本“难念的经”。为此,他经常寻求老干部、老党员的帮助,去“困难户”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难处。渐渐地,在“家长里短”中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尽自己所能解决他们的难题,获得了掌声也收获了成长。
骥村镇的春天,到处孕育着希望,村民正忙着培育果苗,为果蔬添肥……这一切,就像黎明的一束光,照进曾黎明的内心,让他坚定地在脚下的土地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