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要闻 > 正文

【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代表畅谈师德师风建设

发布日期:2017-03-29    作者:摄影:

铸师魂 强师能 正师风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培育教师师德魅力


理学院 唐耀平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总和。师德不同于普通道德,它应是崇高师魂、精湛师能和优良师风的完美结合。师魂为师德之神,师能是师德之本,师风系师德之形。崇高的师魂,精湛的师能,优良的师风,正是教师师德的魅力所在。因此,理学院将铸师魂,强师能,正师风,作为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培育教师师德魅力的根本途径。

一、铸师魂,培育教师的“敬业”精神

师魂,就是指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它要高于一般的道德品质或道德修养,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高尚情操。爱岗敬业,是为人师者最起码的师德要求,也是理学院对本院教师的基本要求。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老师不能做这,不能做那,要这么做,要那么做。这样的方式仅停留在强制执行的操作层面上,没能从教师内心角度出发去分析教师对职业的投入度、热爱度、认同度等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将总支、行政、分工会和分团委多方联动,通过开展宣传、评优、立范等活动培育教师的“敬业”精神。

二、强师能,提升教师的“精业”水准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和高超的育人技巧;不但要乐于从教,勤于从教,还需善于从教。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追求精益求精,不断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有新的发现,有新的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让自己赖以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常换常新,源源不断。勇于和善于钻研业务,提高教育质量,决不单纯是个工作业务问题,更是一个师德责任问题,是师德的最集中体现!我们将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升级培训、课堂教学比武、评选优秀教学教改论文、研讨式课堂教学示范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精业”水准。

三、正师风,培育教师的“乐业”意识

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风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对优良师风的高度概括。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学高”——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身正”——行端品直,堪为典范,即所谓“为人师表”。师德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通过教师的作风体现出来。它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行为中;它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它升华在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诱的坚贞操守上。我们将在理学院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教学科研环境,使教师们在一个“乐业”的氛围中快乐的工作。

目前学校正处于创“双一流”建设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流的高校需要有一流的学科和专业来支撑;一流的学科和专业则需要有一流的教风和学风来保证;一流的教风和学风就需要一流的师德师风来引领。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希望我们学校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全校教师都能做到敬业、精业、乐业,不断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我校创“双一流”建设和申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外国语学院 胡维

3年前在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演讲比赛中,我的演讲题目是心系学生跟党走,青春献给湘科院。我还清楚的记得当年我演讲稿中的一句话:“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如果说3年前的我用6年的教师生涯感悟到了“心怀学生的重要性。而3年后的我,则用我9年的从教生涯感悟到了心怀责任的重要性。我也给今天的发言确定了一个主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这句话道出了教师一生的写照:爱与责任同在,爱是责任的体现,责任是爱的根源。

“捧着一颗心来”,就是要有爱心,要心怀学生”。著名的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师德的至高点,但爱又可以很简单:老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爱。法国作家雨果说:“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当我们心中充满了对学生的爱,我们的工作会发出动人又神圣的光彩。我执教的《大学英语》课程,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课,进校时就有人告诉我:教公共课的老师没有自己的学生。似乎并不是那么被人重视。但我一直都坚信:全校的学生都是公共课老师的学生。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我就树立了一个信念:用心上好每节课。只要一进课堂,所有的私心杂念会全部抛在外面,脑海里只留下学生。我会根据课堂的内容,听课的对象,上课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每堂课前我都认真备课,一次课的内容有时花费3天的时间去准备。我坚持“知识点+文化+技能+应试”的多面授课内容,让课堂兼趣味性、知识性和哲理性。有人说:你花那么多时间备课干嘛?学校又不会多给你钱。我说:我只是想每个学生在每堂课都学有所得。”课后,我经常通过访谈、QQ聊天、下寝等方式和学生的交流思想情感,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力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不带半根草去”,说的是教师要“心怀责任”。责任是师德的着重点,教师为人师表,注定要有责任感。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在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说道:“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段话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一个班里的一个孩子失败,对于教师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地失败!老师们,一旦踏上教师这条路,我们就承担起了“教书育人”的重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是学生人生路上的指明灯,我们要为学生照亮前进的方向!

著名作家冰心曾经道出了爱与责任的真谛:“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们不可能每次都能“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但我们要时刻“心怀学生”、“心怀责任”,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老师们,让我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让我们永守心中这盏师德之灯;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万魂!


友情链接 / Links

新闻热线:0746-6381474  Email:hnkjxynews@huse.edu.cn

版权所有:九州·体育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网站建设:九州·体育信息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