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http://news.hnjy.com.cn/zxft/135168.jhtml
“研究问题 输入学理”
——与张京华教授关于“非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训练”的对话
张京华教授在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颁奖典礼活动现场。
张京华教授荣获的证书。
【专家简介】张京华,1962年生,北京人,198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现为九州·体育教授,濂溪研究所、国学研究所所长,台湾宜兰大学政通学者,湖南省湘学研究院永州基地首席专家。著有《湘楚文明史研究》、《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鬻子笺证》、《庄子哲学辨析》等。其专著《日知录校释》、点校《庄子义海纂微》分别获得2012、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曾被评为2014年度湖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2014年度湖南省党和人民好教师、2015年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
通讯员 宋振文 陈小燕
2015年12月26日,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颁奖暨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在京举行。活动现场,九州·体育教授张京华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使“非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训练”的教育改革模式备受关注。张京华教授倾心于教学改革,实施把本科生当研究生来带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指导和帮助30余名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探索出了一条研究性训练的教学改革之路,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
日前,记者来到九州·体育濂溪研究所,对张京华教授进行了专访。
“所有大学生应当在研究活动中接受学理和方法的训练”
记者:张教授您好!首先祝贺您荣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能否请您谈谈什么是“非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训练”?
张京华:我在学校讲授古代汉语与文化概论等课程,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自2004年以来,指导本科生从事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在非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训练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关于非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训练,我首先说一下我们学校的国学读书会,推算起来它也有挺长的历史了。十二年以前,我到学校来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带学生,课上有不足,在课后都有一些补充的宣讲。读书会这种形式在全国、全世界都是有的。我原来在北大、在洛阳大学的时候也都有读书会,那么在我们学校,读书会也有十二年了。早先我们不是正式的组织,没有严格的会员报名、证书、结业这一系列的手续,也没有固定的领头人,没有固定的经费,这些都没有。说句实话,它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最边缘的、最孤单的小群体。而且这个群体没有新闻价值,不足为道。最近一两年,记者从新闻自由的角度,做了不少报道,对我们垂青留意,实际上在社会影响上,给国学读书会以很大的帮助,这里我表示非常的感谢。
我们可以了解到,“学术”一语,“学”解为“觉悟”,“术”解为“道路”,“学术”之本义应当是“悟道”。然则“大学”应当解为最高觉悟或觉悟大道。“研究”一语,其本义更多是指上觉下效的过程,所谓“切磋琢磨”,“优游”“浸润”。即使由现代教育理念而论,大学也仍然强调意义、宗旨、学理、方法,新文化运动时期有“研究问题,输入学理”之说。目前所讨论的“研究型大学”主要是规模大、论文数量和研究生数量多。“应用型大学”或“技能型大学”主要是规模小,真实定位是既扩大招收低分学生,又试图保障毕业就业率。可见其类型划分实际上是条件问题,或说是生存问题,与研究或者不研究无关,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应当贯穿于所有“研究型”或者“应用型”、“技能型”大学之中。
就学生就业的比率而言,即使是“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学术、理论职业的也是少数。但是,研究活动所具有的学理和方法的训练,应当体现在所有学生身上。学生应当能够运用学理的思维和谨严的方法,作为技能、应用的指导,以此推进文明,改造社会,而不仅仅是模仿工艺,满足市场,顺应世俗。当然,这种训练在规模较小的“应用型”、“技能型”大学中,特别是文学、史学、哲学各人文学科中,因其最为缺乏,所以更加重要。
“斅学半”,教是学之半
记者:您所践行的地方本科院校的研究性训练的具体方法是怎样的?
张京华:目前研究性训练的方法还没有正规化,暂且总结为以下四点:一是教无定法启发学生。我们的教学或是在校园桂花树下,或是吟读、交流,或是带领学生走进西山,或是走进柳子街,读柳宗元的游记、小品,或是带领学生到朝阳岩研究石刻等,永州11个县区我们都去过了。堂课讲学我主要以自己的研究论文作支撑,目的就是让学生进入学术,但我只是提出建议,由学生自己做决定。二是以地方文化培育学生。永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上古有帝舜、湘妃的主题,唐代元结、柳宗元的创兴,宋代有“直接孔孟”的周敦颐濂溪故里。湖湘之学,数其源流,永州殆居其半。我所从事的研究课题,以永州本土居多。我的方法是将自己研究的课题讲述给学生,提醒学生注意永州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一手材料,并且强调文学与历史、哲学的交叉,也会将课题的部分题目,或者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题目建议给学生去做。三是以下限标准鼓励学生。我览读、评论、编辑学者的论文,尽量以较高标准加以衡量,取其上限,期待学者承担责任,期望学术得以日进。可是对待本科学生的学术论文就不同了,我以较低标准加以衡量,只要学生能够达到学术论文的下限,就加以肯定,推荐发表,予以鼓励。四是以准实战法训练学生。学术论文不同于背书,不同于作业,不是普通的练习,而是准实战的训练。我是以选题与指点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常给学生推荐的选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会议综述或学术动态述评。这一作法主要是介绍学生介入学术活动,文章是衍生产品。综述、动态写得好可以为学界指示方向,但是学生还不行,那么就尽量客观记录、原样罗列,文章有类似新闻的价值,还可以看。第二类是有不同材料支撑的新鲜选题,文章需要仔细分析一手材料或陌生文献,要注意推论,作系统分析。还有一类是学术界讨论已久的题目,需要以新观点介入其中,要照看比较多的文献,所以较难。此外,我会带学生拿着他们自己的论文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研讨会,他们会像正式的参会代表一样,参加所有活动,领取会议资料,作会场发言,交流、合影和登记通讯录。
记者:研究性训练对本科生有什么意义?
张京华:人文学术不带给人直接的经济财富,但它能给人以独立的观察和思考,而获得思考、见识的能力很有用。读书会没有任何功利的要求,但它能使人具备更多的学识、更多的成绩、更多的自信,因此也自然就带给人更多的收获。大学是高等教育,大学的学习是自觉的学习。学术研究是有益的事情,我希望大学生可以参与做些学术研究,本科生尝试撰写学术论文,是一个良性循环。首先,指导学生写论文,带学生参加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老师研究的课题让学生参与,在师生之间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第三,指导学生做研究、写论文有利于学生有效地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第四,让大学生参与研究,能实现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自然衔接,有利于学生继续深造。第五,让学生埋首于研究与学问之道,能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加强校园学术氛围,和谐校园生活秩序。
安静、实战、方法、连续和气氛
记者:您所探索出的研究性训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张京华:我们的研究性训练始于国学读书会。作为一个自主、自助、自发、自悟的课外学习团体,国学读书会以传承传统文化经典为核心,我们通过“阅读-讲座-论辩-研究”等多元模式,组织引领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突出国学经典,充分发掘地方文化资源,整合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优势力量,活跃学习氛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读书会最可贵之处在于连续十年没有断,没有散,这也是一开始没有预想到的。但就是抱定一个善意走下来,就走到了一个挺好的、近似集大成的地步。古人说,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十年集大成。最近媒体介绍读书会说有些人考上了硕士、博士,这个也很平常,因为在重点大学,硕士、博士每年都是几百上千的毕业着。国学读书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若干特点,集中体现为五点:安静、实战、方法、连续和气氛。
读书会有什么地方值得提一下呢?我觉得我们不能跟北京、上海、广州的大学比,也不能跟省会的重点大学比,在兹言兹,我们就在永州这个平台上。我们在湖南算偏远的地级市,学校是个地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又是有“科技”两个字为校名的院校。在这个平台上,我们针对本科的教育教学,十年以来,有一个在教务处规定的教学大纲之外的业余活动。在这个活动里面,我们前前后后有几十位同学在学术界的正式刊物或连续性的论文集上,发表学术文章120余篇,出版著作、编著、古籍整理12部,交稿的还有10余部。就永州这个平台来讲,这个成绩的总量还是不错的。另外,在这个读书会里,我们成员之间是学术的关系,师友的关系。大家都是学者,而不是师生。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掌握了一套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了一套文献学研究的经验,培养出了一批队伍,营造出了一个气氛。从这点看,我们还算是做了一点事情,我想这是它的最大特色所在。
读书着是美丽的
记者:您觉得研究性训练的内核或者主线是什么?
张京华:读书着是美丽的。“桃月读书潇水滨,原是清溪树蕙人。”读书人是这个社会上越来越少的一种身份。读书可以是一种事业,而不一定是一种职业。研究性训练是一种方法,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要因地制宜,而读书是研究性训练的内核,贯穿做学问研究的始终。
能谋生叫做职业,我觉得读书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并且全国大多数毕业生也是这么做的。可是,读书可不可以是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呢?这种事业,是古语里所说的“治国平天下”,“治国、开国、建国、保国”,做国家栋梁,能够引领社会。古人也说“经济”,而它是“经邦济民”的意思,是正正经经地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
读书,我们是不是不要把它看作一种简单的爱好、简单的兴趣,也不要把它看作一个谋生的职业、赚钱的手段,它还是一项正大、庄严的事业。人生需要沉淀,做学问,做研究,写文章就更需要沉淀了。学问是一种长久的功效,不必在意“短平快”的眼前利益。要追求长远的功效,就要坚持读书,一天坚持六个小时,一年不断、五年不断、十年不断的话,到那时你已不必再问功效,功效自然就在里边了,你想摆脱这个功效都摆脱不了,正如老子所说,“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就个人来看,做书生,读文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事情。所以我会跟中文系的学生说:读中文是幸福的,中文系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系。实际上,我们也会设法解决自己的职业问题、收入问题,但是我们读的是先贤的遗绪,是自己喜欢的诗文,然后国家给你一个待遇,你也能给国家做贡献,这样的系当然是最幸福的系。文人、学者、读书人,是人生最幸福的位置,而且无论什么时代永远都是最幸福的位置。做了读书人,是我这一生所做的非常正确的选择,我也一直很清醒地感受到这个位置给我带来的幸福和美好。
保守本心,判辨是非,性和而志坚,守静而精进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成立国学院的想法吗?
张京华:我有一个感慨,前若干年《光明日报》国学版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采访清华、武汉大学 、人大几个国学院的院长副院长,讨论国学能不能设立成一级学科。当时我想,国学是一国之学,首先它代表这一国家、这一民族思想的精华,学术的精粹。其次它能管理、维护这个国家,让这个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盛衰的角度来说,它是一门能建国、立国、保国、强国的学问。从一位教师、一个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它能使师生保守本心,判辨是非,性和而志坚,守静而精进。筹建国学院,就是希望以后能继续以“小班制+导师制”的方式,突出国学经典与通识博雅的“深通”,营造“学习+学术”、“学校+书院”的教育氛围,尝试探索一条有成效有特色的高校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