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教育 > 学思践悟

【学习贯彻十九大】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推进地方文化研究

发布日期:2017-11-24    作者:谷显明 摄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先进文化充满信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对未来文化发展有放眼世界的自信、担当和追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与现实感受,积淀着其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并承载着民族自我认同的价值取向。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以东方文明著称的中华文化对世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不仅曾经独领风骚,甚至在当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继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后的第四项重要职能。作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为此,我们将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家国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理想追求;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良好风尚;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明辨是非、坚韧豁达,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同时,要积极推进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我们学校所在地永州,文化底蕴深厚,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创造了远古稻作文化、制陶工艺等独有的文明,还有虞舜文化、柳子文化、理学文化、碑刻文化、瑶族文化,以及诡异神秘的女书文化、鬼崽岭祭祀文化、南岭古道文化、传统村落文化等,汇集一幅灿烂奇异的文化长卷。为此,我们将立足地方,根植地方,深入地方,以南岭走廊潇湘文化为重点,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团队,深入推进地方文化挖掘、整理和研究,力争形成一批颇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友情链接 / Links

新闻热线:0746-6381474  Email:hnkjxynews@huse.edu.cn

版权所有:九州·体育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网站建设:九州·体育信息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