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属各单位:
为落实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有关文件和讲话精神,进一步促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经学校研究同意,现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九州·体育
2015年7月17日
九州·体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
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
把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
把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三、目标任务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良好创新创业素质的社会公民
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和理念贯穿于学校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即融汇于学校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中,并把它与大学生的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教育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所有大学生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大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求学深造或就业创业,在知识、技能、体质和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
2.培养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工作岗位上的创新者
通过创新创业专门知识传授、创新创业能力锻炼以及创新创业品质的个性化培育,使大学生在目前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环境下,能自谋职业,成为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成为工作岗位上的创新者。
3.培养新型企业的创办者
针对有强烈创业意愿并有良好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制订专门的、富有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贯彻一种创业知识、能力和品质的提升原则,培育他们高层次的创业品质,使其最终走上创业之路。
四、组织与领导
1.成立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公室、宣传统战部、教务处、学生工作部、科技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学质量管理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团委、后勤服务总公司、校友总会办公室、各教学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协助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2.成立各教学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由行政、党总支、分团委和专业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责任单位:各教学学院;协助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五、主要内容及任务分解
1.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1)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细化各个专业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开展不同专业领域、行业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单位:教务处;协助单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学质量管理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各教学学院)
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普及化创业课程。《创业基础》等普及化创业课程以公共必修课形式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目标,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对全体学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平台。(责任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协助单位:教务处)
(2)面向专业教学开展融合化创业教育。通过创新专业教育理念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融合化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以岗位创新为引领,以实践教学为支撑,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责任单位:教务处;协助单位:各教学学院)
(3)面向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开展专业化创业课程。专业化创业教育以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为目标,以自主创业为导向,以创业过程为主线,探索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创业意愿学生较多的教学学院组建创新创业实验班。(责任单位:教务处;协助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各教学学院)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实践平台
(1)创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立教学学院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教学学院主要依靠实验室和校内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科研开发、完成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责任单位:教务处;协助单位:实验实训中心、各教学学院)
(2)创建、完善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孵化、实践基地。通过创业孵化和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它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责任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协助单位:计划财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常态化组织创新创业沙龙、讲座、培训和创新创业竞赛等。通过学生工作部、团委和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责任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协助单位:学生工作部、团委、各教学学院)
4.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1)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责任单位:教务处;协助单位:各教学学院)
(2)紧扣创业文化建设主题,打造校园特色创业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网络、校报、院刊、宣传栏等多种宣传工具,发挥校友总会办公室的作用,收集创业典型人物和事迹,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示范,用广大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成功创业者的事迹感召青年学子,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使创新创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题。(责任单位:宣传统战部;协助单位:校友总会办公室、团委、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3)发掘社会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学校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创业导师为学校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指导;审定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参与建设校外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评估创业项目;协助建立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创业导师团由学校主管领导、资深教师、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构成。(责任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协助单位:校友总会办公室、各教学学院)
5.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1)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晋职晋升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责任单位:人事处;协助单位:教务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各教学学院)
(2)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改进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健全信息服务制度,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功能,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等服务。自主编制专项培训计划,或与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创业培训项目。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引导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责任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协助单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各教学学院)
6.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
(1)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每年立项资助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支持、表彰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责任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协助单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学生工作部)
(2)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责任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协助单位:计划财务处、校友总会办公室)
(3)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鼓励在校学生和毕业三年以内的校友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敢于创业,奖励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重大突破的个人或团队。(责任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协助单位:计划财务处、校友总会办公室)
(4)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责任单位:教务处;协助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各教学学院)
(5)加快完善学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责任单位:科技处;协助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各教学学院)
(6)学校在现有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鼓励专业教师、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逐步探索建立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责任单位: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协助单位: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