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炼 杨中瑜
打卡地点:道县、零陵
打卡时间:宋咸平间(公元1000-1003);宋天圣间(公元1023-1032)
欧阳修《醉翁亭记》意境图
欧阳修画像
一
永州,原名零陵,雅称潇湘,是山清水秀的土地,也是一块文化厚积的土地,在她几千年的历史上,曾有好几对父子名人对她充满眷恋,他们或亲临这里,或以诗文赞美,为永州的文脉注入了造血分子,让人们在千百年后,还能感觉到他们文采的脉搏,触摸到他们对古城的馈赠。
大宋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崇尚文治,复兴儒学,因此在科技和文艺方面的发展不输前朝。在整个宋朝,赴任永州或谪居永州、途经并游览永州的家族成员有很多,而欧阳家族堪称特例。
欧阳观(公元952年—1010年),字仲宾,江西永丰人。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进士,他中进士时已经49岁了,考场都快被他踩烂了。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毕竟考上了。
欧阳观的第一份职业是宋咸平间(1000-1003)被授道州(今湖南道县)通判,带着喜悦的心情,带着家眷,不远千里来赴任,正式打卡永州。
到了道州,欧阳观心想:本人功名虽然姗姗来迟,但做人做事务必认认真真。因此,他工作起来十分投入。
古代判官很注重通过观言察色来揣测诉讼对象的心理,通常要做到“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五种。“听”即“观”,之所以用“听”,乃强调“听讼”之意。
欧阳观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善于“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观其听聆,不直则惑”“观其眸子,不直则茫然”,即通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视觉和表情来判断案子的真伪。
在“听”的过程中,欧阳观始终按照“道”的标准来取舍诸听,达致公正平允。
欧阳观在道州任职时间并不长,他具体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建树,地方文献中似乎没有什么记载,但永州的地方志将欧阳观列入《名宦列传》或《良吏传》中,可见他在道县担任判官时,口碑甚好,最后以清廉能干扬名后世。
从明代开始,道县就有专门的祠堂祭祀欧阳观,可见欧阳观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明代弘治《永州府志》就有记载:“欧阳观,字仲宾,登咸平三年第,为州判官,以廉能称。既去,因建堂而祠焉。观,修之父也。”
此外,明代隆庆《永州府志》中也记载了欧阳观被道州人民纪念的事实:“左为名宦祠,祀唐刺史薛伯髙、阳城、徐履道、裴虬、吕温、李廙,宋司马寇准、判官欧阳观。”到了清代时,欧阳观依旧入名宦祠,被世人祭祀敬仰。
离开道州后,欧阳观先后担任泗州(今安徽泗县)、绵州(今四川绵阳)推官,泰州(今江苏泰州)通判,一生都在地方任上,他为官虽然短暂,但却才能出众,清廉正直,在各个地方都留下千古美名。
最重要的是,欧阳观一生清廉,乐善好施,去世的时候“囊底萧然”,让人钦佩。
欧阳观的弟弟欧阳晔,生于南唐改元中兴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卒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丁丑四月九日,享年七十有九。
欧阳晔和其兄长欧阳观都在咸平三年中进士,于天圣年间(1023-1032)到永州任职。明洪武《永州府志》卷十《名宦》表中,他在[郡守、丞] 中排在王羽和许瑊之间。
其侄子曾作《奉送叔父都官知永州》一诗:“虎头盘绶贵垂绅,青组名郎领郡频。画鷁千艘随下濑,听鸡五鼓送行人。楚波漾楫萍如日,淮月开舲蚌有津。千里壶浆民咏溢,樯乌旟隼下汀蘋。”也可证明欧阳晔曾在永州为官。
各位看官,欧阳观欧阳晔兄弟俩先后打卡永州,来此为官,间隔约二十年。
他们两个在永州的贡献,按下暂且不表。单说他们的一个侄子,为永州留下的诗文,就十分了得。
二
此人便是欧阳观的儿子、欧阳晔的侄子欧阳修!
这个欧阳修,可谓北宋文坛第一牛人!
他究竟牛到什么程度呢?可以略举二三:
其一,他的成长不一般。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你看看,他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年龄稍大读书时,课本是向别人借的,以至于他勤奋好学,写出来的作品跟成人一样。
“修不幸幼孤,依于叔父而长焉。”后来,叔叔把他带在身边。由于叔叔为官清廉,作风严谨,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在为欧阳晔作的《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中说:“公以太子中允监兴国军盐酒税,太常丞知汉州雒县,博士知端州桂阳监,屯田员外郎知黄州,迁都官知永州,皆有能政。”
尽管他很有才华,但考试屡屡受挫,科举之路颇为坎坷。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和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1029年(天圣七年)春,经胥偃推荐,欧阳修参加国子监考试获得第一,同年秋参加国学解试又获得第一,第二年参加礼部省试又获得第一,欧阳修“连中三元”,一时名动天下。
其二:他的眼光不一般。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五十一岁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这一场科举各科共录取了899人,其中进士388人。这些进士中的能人太多,《宋史》有传的共有 24 人:章衡、窦卞、罗恺、邓考甫、王回、王韶、王无咎、吕惠卿、刘库、刘元瑜、苏轼、苏辙、郑雍、林希、梁焘、曾巩、曾布、程颢、蒋之奇、杨汲、张载、张璪、章惇、朱光庭等。
这一届中王韶、郑雍、梁焘、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璪、章惇等九人曾担任宰执;对后世造成巨大影响的有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等十余人。
可以说,北宋政治界、思想界、文学界的各种代表人物都在这次张榜名单中闪闪发光,崭露峥嵘。
欧阳修一生桃李满天下,连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也曾经是他的弟子,得到过他的赞赏与推荐。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唐宋八大家中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五人,均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和提携,成为他的门生和好友,从而名扬天下,成为当时文坛主将。
正如陈寅恪评价欧阳修所说:“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
其三:他的胸襟不一般。
宋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可以说与欧阳修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欧阳修曾经担任谏官和吏部流内铨,有权评论时政和朝臣的功过,对地方官员的升降赏罚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他心无旁骛、秉公用权,荐人出以公心,外举不避仇,培养提拔了一大批新人,经他举荐的贤能不计其数,文坛上有“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五位文学家,还有宋朝几大学术流派的重要人物,如“洛学”的程颢,王安石“新学”的重要成员吕惠卿、曾布等。特别是在政坛上,欧阳修向宰相杜衍推荐曾巩,后又恳请皇上予以重用,结果曾巩成为朝廷名臣。嘉祐六年,欧阳修任参知政事,不计前嫌,向宋仁宗皇帝推荐了政见不同、与他有些矛盾的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三个可任宰相人选,其人格魅力世人无不敬仰。
就是这么一个牛人,也曾与我们永州结缘。
欧阳修是否到过永州?学术界还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考证。
如果从他留下的文集来看,他以诗文打卡永州,为永州做的推介是毋庸置疑的。
欧阳修有《永州万石亭》一诗:“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声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山穷与水险,下上极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人踪所罕到,遗迹久荒颓。王君好奇士,后二百年来。翦薙发幽荟,搜寻得琼瑰。感物不自贵,因人乃为材。惟知古可慕,岂兑今所咍。我亦奇子厚,开编每徘徊。作诗示同好,为我铭山隈。”
这首诗是他寄给永州朋友的。其中,“作诗示同好,为我铭山隈。”一句,表明他的这首诗曾经被朋友铭刻上石。
欧阳修还有一首诗《送道州张职方》:“桂籍青衫忆共游,怜君华发始为州。身行南雁不到处,山与北人相对愁。莫为高才轻远俗,当令遗老识贤侯。三年解组来归日,吾已先耕颍水头。”此诗写于治平四年(1067),张职方就是张器,当时准备上任道州知府,于是欧阳修写诗相送。“身行南雁不到处,山与北人相对愁。”一句被南宋诗论家葛立方赞赏,说“律诗中间对联,两句意甚远,而中实潜贯者,最为高作……《送道州张职方》:‘身行南雁不到处,山与北人相对愁。’如此之类,与规规然在于媲青对白者,相去万里矣。”这句话是说道州是大雁都飞不到的地方,由于他没有来过永州,因此在他的想象中,道州已经是南方的边远之地了。
欧阳修还为不少在永州的朋友写过墓志铭,如为郑平写过《永州军事判官郑君墓志铭》,为吴举写过《零陵县令赠尚书都官员外郎吴君墓碣铭》,还为永州江永人周尧卿写过《太常博士周君墓表》。
这些都成了永州很珍贵的文献资料。
三
永州的山水景观在柳宗元笔下最为人知,而摩崖石刻则在元结手中开辟,元结对永州山水的喜好不亚于柳宗元,而他的古文,笔力雄健,意气超拔,也不减韩柳之作。元结在永州留下大量摩崖石刻,铭记山水,震烁古今。
欧阳修是金石学的重要开创者,他的《集古录》一书,可谓是最早的金石学著作。从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永州情有独钟,甚至十分向往这里。
书中记载了元结的四处摩崖石刻,一是刻于今祁阳浯溪碑林的《大唐中兴颂》和《峿台铭》,一是刻于道县的《窊樽铭》,一是刻于江华阳华岩的《阳华岩铭》。
他对这四处摩崖石刻均有评价,说《大唐中兴颂》“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世多模以黄绢,为图障。碑在永州,磨崖石而刻之,模打既多,石亦残缺。”《大唐中兴颂》由颜真卿书写,书法极为震撼,当时就有不少人对《大唐中兴颂》进行椎拓,甚至还有仿造假冒的,他记载道:“今世人所传字画完好者,多是传模补足,非其真者。”而他自己则亲眼见到《大唐中兴颂》的拓本,认为“尤为难得尔”,可知欧阳修对《大唐中兴颂》是极为关注的。
同时,他还评价浯溪的另外一处元结的石刻《峿台铭》,说“斯人之作,非好古者不知为可爱也,然来者安知无同好也邪?”
对道县的《窊樽铭》的评价,其实是对元结的评价,“次山喜名之士也,其所有为,惟恐不异于人,所以自传于后世者,亦惟恐不奇而无以动人之耳目也。视其辞翰,可以知矣。古之君子诚耻于无闻,然不如是之汲汲也。”
《窊樽铭》是瞿令问以篆书书写,极具古意,较为特别,令人耳目一新,所以欧阳修认为元结是通过追求奇特来博取名声,是有心于建功立业的人。
同样的评价,可以在他对元结《阳华岩铭》的跋语中见到:“元结,好奇之士也,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惟恐不奇。而其文章用意亦然,而气力不足,故少遗韵。君子之欲著于不朽者,有诸其内而见于外者,必得于自然。颜子萧然卧于陋巷,人莫见其所为,而名高万世,所谓得之自然也。结之汲汲于后世之名,亦已劳矣。”
欧阳修通过诗文和著作,为永州做了不少宣传,且欧阳修为一代文宗,所以明清时,永州人依旧纪念欧阳修。清代康熙《永州府志》记载文庙祭祀欧阳修:“两庑从祀,自唐开元间始也。诸书所列,位次参差不一,今因明嘉靖间祀典所定图于左……两庑先儒(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生宋真宗丁未)”。
欧阳文忠公集
(转载自 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