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今天潇湘无极给你讲讲潇湘驿。
潇湘驿是永州的官方码头,也称为湘口馆,又称湘口关、湘口站、湘口驿、湘口步、湘口渡、湘口津、湘口镇。湘口馆遗址,在潇水与湘水合流处,江水东岸,与古城同一侧。从永州古城出潇湘门,沿江有青石板铺建的官道与湘口馆相连,中经怀素塔、潇湘庙(禹皋庙),至贞吉亭,今亭尚存。湘口馆有渡船至对岸,今存古街,俗称老埠头,有石板路北通衡阳。埠头即码头,永州古城官码头本在东岸,今水路久废,乃讹称西岸之残存古街为老埠头。永州老埠头渡历史久远,为潇湘千年古渡,历史上有“铁炉步”、“湘口渡”等称,是古代湘粤往来的交通要道。
“馆”为驿馆之意,又称邮驿,即官府设立的驿站。柳宗元有诗《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又题《湘口馆望九疑》。李频有诗《湘口送友人》:“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戴叔伦有诗《泊湘口》:“湘山千岭树,桂水九秋波。露重猿声绝,风清月色多。” 有关潇湘驿历代的变化也是十分有趣。唐末五代时,马殷建立南楚,都长沙,控制潭、衡、永、道、郴、邵等二十四州。马楚时,湖南境内相对稳定,商旅活跃,湘口馆一带发展扩大为湘口镇,又称潇湘镇,有居民数百家。到了宋代,宋人诗歌中的吟咏,仍然称为湘口馆。沈辽有诗《泛舟上湘口馆》。范成大有诗《湘口夜泊》,题下自注:“南去零陵十里矣,营水来自营道,过零陵下;湘水自桂林之海阳至此,与营会合为一江。”到了明代,湘口馆、湘口站改称湘口驿,又称湘口递运所,设有湘口关、湘口渡,湘口渡又称湘口津。其地称为湘口镇,又称潇湘镇。湘口驿有官府的人员和银两配置。在清代,湘口驿的设置有所缩减,取消了“湘口递运所”,人员、银两有相应裁并,但湘口驿的建置仍在。方志中甚至还记载,湘口驿有官府添设的官船“红船”。
当然,除了湘口馆历代来的变化,值得注意的还有屈大均的《潇湘神》三首,自注“零陵作”,见于《翁山诗外》及《屈翁山诗集》。诗云:“潇水流,湘水流,三闾愁接二妃愁。潇碧湘蓝难两色,鸳鸯总作一天秋。”“潇水长,湘水长,三湘最苦是潇湘。无限泪痕斑竹上,幽兰更作二妃香。”“潇水深,湘水深,双双流出逐臣心。潇水不如湘水好,将愁送去洞庭阴。”自注:“潇湘二水相合,名鸳鸯水。”其咏潇湘二水,一唱三叹,回旋反复,只言二妃、三闾,而不及其他,回应了湘口馆从湘妃到屈原的人文主题。
潇湘驿,一个潇湘水路上的千年渡口,我们何不去走走?看看千年渡口的变化,感受千年渡口的魅力。
(图文编辑:李燕)
(文字编辑:文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