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在具有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能系统地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应用,能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融入高级芯片控制与接口技术、物联网等技术,培养能胜任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系统集成及开发、制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基础物理、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电子材料、工艺、零件及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
3.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4.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特色
1、本专业是培养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培养具有数字集成电路和物联网工程系统设计、验证、测试开发能力,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工作的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才。
2、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注重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这一现代教育思想,要求学生在受到扎实的电子科学技术理论基础和严密思维训练的同时,注重开拓视野、拓宽领域,强化敏锐的分析能力、运用电子科学与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软件开发能力。
3、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知识结构上既强调理论知识,又重视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坚持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把握好实际教学的环节性、时段性与同步性等特征,充分利用好实验、实训、实习等各实践教学环节。
4、本专业实行“2+X”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其中2代表两个主方向,X代表根据当年行业发展、就业需求,通过整合课程体系、校企课程置换等实现校企动态多方向联合培养,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就业指导为导向的卓越工程师实训模式,遵循“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突应用”原则,注重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1、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按照有限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最长6年)。
2、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及专业方向
专 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方向:本专业方向实行“2+X”模式,其中2代表两个主方向,X代表根据当年行业发展,就业需求实行校企动态多方向联合培养。主方向为:
1、集成电路应用方向。
2、物联网工程方向。
六、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七、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EDA技术及实验、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语言、CMOS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ASIC设计、集成电路工艺等。
八、课程结构与学分比例表。
课程分类 |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
学科基础
课程 |
专业核心课程 |
专业选修课程 |
创新创业平台课程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
合计 |
其中:实践环节 |
学时数 |
632学时 |
388学时 |
714学时 |
510学时 |
214学时+1周 |
64学时+20周 |
2522学时+21周 |
740学时+21周 |
学分数 |
47.5 |
21.5 |
37 |
28 |
13 |
22 |
169/21周 |
49/21周 |
占总学分比例 |
28.3% |
12.8 % |
22% |
16.7% |
7.1% |
13.1% |
100% |
30% |
九、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四年制专业总学分169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程35.5学分;通识选修课程为12学分;学科专业课程为86.5学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13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2学分。
(一)通识教育平台课程(35.5学分)
按《九州·体育2016级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开设方案》规定执行。注:本专业不开设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二)学科基础课程(21.5学分)
X16273001 |
高等数学B(一) |
4.5学分 |
X16273002 |
高等数学B(二) |
4.5学分 |
X16273003 |
线性代数与概率论 |
3.5学分 |
X16273004 |
复变函数 |
2学分 |
X16273005 |
大学物理A(一) |
3.5学分 |
X16273006 |
大学物理A(二) |
3.5学分 |
(三)专业核心课程(37学分)
X16274001 |
电路分析 |
4学分 |
X16274002 |
电路分析实验 |
0.5学分 |
X16274003 |
模拟电路 |
4学分 |
X16274004 |
模拟电路实验 |
0.5学分 |
X16274005 |
数字电路 |
3.5学分 |
X16274006 |
数字电路实验 |
0.5学分 |
X16274007 |
EDA技术 |
2.5学分 |
X16274008 |
EDA技术实验 |
0.5学分 |
X16274009 |
高频电子线路(含实验) |
4 学分 |
X16274010 |
信号与系统(含实验) |
4学分 |
X16274011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含实验) |
3.5学分 |
X16274012 |
固体物理 |
3学分 |
X16274013 |
半导体物理及器件 |
3.5学分 |
X16274014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2.5学分 |
X16274015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 |
0.5学分 |
(四)专业选修课程(28学分)
1、专业限选课一(集成电路应用方向,20.5学分)
X16275001 |
算法与数据结构 |
2学分 |
X16275002 |
电磁场与电磁波(含实验) |
3学分 |
X16275003 |
ASIC设计(含实验) |
4学分 |
X16275004 |
CMOS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含实验) |
4学分 |
X16275005 |
集成电路工艺 |
3.5学分 |
X16275006 |
数字信号处理(含实验) |
4学分 |
2、专业限选课二(物联网工程方向,20.5学分)
3、专业任选课程如下:(任选3门,7.5学分)
(五))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13学分)
1、职业技能必修课程(9学分)
Z16276001 |
C语言程序设计 |
3学分 |
Z16276002 |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
1学分 |
Z16276003 |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 |
4学分 |
Z16276004 |
电子工艺实训 |
1学分 |
2、创新创业基础课程(3学分)
Z16007001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一) |
0.5学分 |
Z16007002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二) |
0.5学分 |
Z16007003 |
创业基础 |
1学分 |
Z16007004 |
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 |
1学分 |
3、创新创业选修课程(1学分)
(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2学分)
J16270001 |
专业见习 |
2学分 |
J16000001 |
军事训练 |
1学分 |
J16270003 |
专业实习 |
8学分 |
J16270004 |
单片机课程设计 |
1学分 |
J16270005 |
FPGA课程设计 |
1学分 |
J16270006 |
ASIC设计课程设计(集成电路应用方向) |
1学分 |
J16270007 |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物联网工程方向) |
1学分 |
J16270008 |
毕业设计 |
8学分 |
J16270009 |
科研训练项目 |
1学分 |
J16270010 |
素质拓展活动 |
1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