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文化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目标,指明了文化强国的途径、路线、方法。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依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校园网刊发部分师生学习十九大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精神”心得文章,以供广大师生学习交流。
【学习贯彻十九大】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杨再喜
文运的兴衰系于国运。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刘勰就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发展史昭示着“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血肉联系。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再一次关于文化自信的深刻阐释,预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坚定无比的信心,继往开来,引领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道上阔步向前。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不再是以落后者和追赶者的心态,而是有了更多的从容和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原因为何?一方面,源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因根脉;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胸襟气度。说到底,中国如今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这才是“四个自信”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种基于理性认识上的精神成熟度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自信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种时代的自信和历史的自信,更是全体中国人的一种国家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和顽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中十九大报告中发出了构建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宣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文化自信源自于前所未有的文化成就。盛世文必兴。在远古的唐尧虞舜时代,其“德盛化钧”(品德高尚,教化普及)的政治生态和“政阜民瑕”(政治清明,百姓安闲)的生活状态,产生了与之相应的“心乐而声泰(心情快乐,声音和畅)的文学艺术。与之相似,在“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最强音。特别在近五年来,文化发展的态势宛如云蒸霞蔚之状。现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一大批凸显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时代力作精彩纷呈;在国际文化交往中,中国理念得到认同,中国主张得到呼应,中国方案得到赞同。文化自信正成为发展的中国、复兴的民族、奋进的人民最响亮的号角、最鲜明的标志、最强劲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相影相随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好雨”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美好“时节”。据统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文化”一词达79次之多。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论述,其站位之高,谋划之远,可谓前所未有。十九大报告进一步确定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建设的总目标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此基础上还做出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安排,这一安排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目标的历史进程是相影相随的,并成为其中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到建党一百年时要建成文化更加繁荣的小康社会;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毫无疑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也会水到渠成地得以实现。
文化自信离不开对地域文化的开掘。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对于我们所处永州历史文化的丰富程度,大家常形象地说“永州是本书,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书”,“看永州就是看文化”,认为这里是中华道德文明之源、中华稻作文明之源和中华陶作文明之源;从唐代柳宗元的“文以明道”到宋代周敦颐的“文以载道”等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思想,也都与永州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我们有理由对永州的传统文化充满自信,更有责任将这一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就曾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经过近七十年夙兴夜寐的持续奋斗,时至今日,这一高瞻远瞩的预言大多已成为现实。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努力续写时代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